车场识别角度调优措施说明
一、概述
秉承“诚实守信,合作共赢,务实创新,精益求精”的核心价值观,一直践行“提升车场运营效率、降低车场运营成本”的使命;我们一直在努力优化算法,提升算力以提升整体的识别率;另一方面设备安装及调试越规范,识别效果将会越好,客户也将会越满意,设备在现场的安装及调试规范性是需我们各地的合作伙伴来保证的。为了达到更好的识别效果和客户体验,公司组织了研发技术专家对车场进行了全量巡检,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及整改建议。
我们评估的整改难度和成本分成优化难度低、中、高三档。
- 场景说明
车场实际建设和调试过程中,对于标准场景和非标准场景都会产生不同的问题,不同场景也需要针对性的予以整改解决。
2.1 标准场景说明
设备前方至少8米直道,车辆直线行驶,道宽小于4米的场景为标准场景。如下图例:
2.2 非标准场景说明
非标环境包含,大角度拐弯,车道过宽,上下坡等环境因素。如下图:
三、工程问题点及整改措施
3.1、整改难度低档
3.1.1 车牌歪斜(水平角度大于15度即车牌歪斜,肉眼目测即可)
整改措施:
1.调整车牌识别一体机水平视角
2.扭松固定相机前端的螺丝后,左右旋转摄像头模块对车牌水平和相机视角进行调整,使车牌保存水平。
3.调整完成后固定螺丝。螺丝位置如图。
注意:调节镜头角度时捏住调节把手进行调节,不要触摸电路背板,否则可能会导致电路板短路烧毁。
3.1.2 镜头角度有误
(1)标准场景镜头过度下压
整改措施:
1.调整车牌识别一体机垂直视角
2.扭松固定相机前端的垂直调节螺丝,使用调节手柄,上下调节摄像头模块对场景进行垂直调节。
3.调整完成后固定螺丝。螺丝位置如图。
注意:调节镜头角度时捏住调节把手进行调节,不要触摸电路背板,否则可能会导致电路板短路烧毁。
(2)上坡场景镜头未下压
图中可以看出画面中很大一部分拍的是天花板,车道和车牌画面较少。
整改措施:
镜头下压后符合识别场景:识别触发线仍处于60%~70%,识别距离在3~4米左右。整改后场景画面如下:
3.1.3 镜头脏污有异物
实际使用中,遇到抓拍图上有污渍或者水渍,导致画面某一部分模糊不清。
整改措施:擦拭镜头,清理污渍。
3.2、整改难度中档
3.2.1 场景角度未精调 (保持车道在画面中间)
整改措施:左右转动机身箱体,调整角度。
3.2.2 车道过宽无引导 (目测大于4米)
整改措施:
- 增加车辆引导
- 按实际车道划线
- 增加辅机
3.3、整改难度高档
3.3.1 安装高度过低
整改措施:增加安全岛高度,和4米外出牌线位置路面保持水平高度一致。
3.3.2 未正对行驶轨迹安装——单向弯道场景
整改措施:
- 安装位置尽量靠后,拉长直道距离,设备到出牌线距离4米左右。
- 设备正对车牌方向安装。
3.3.3 双向来车无辅机
特点:左右来车,没正对镜头车牌角度过大,造成识别错误。
整改措施:1. 增加辅机;2. 增加车辆引导(隔离桩)
四、调试问题点及整改措施
4.1 车道线、触发线没画对(标准是60%~70%)
整改措施:
精调相机视角,点击导航栏的“智能设置”按钮,根据实际车道位置设置车道线,车牌线在画面顶部往下 65%~70%的位置。车牌线离相机4米左右。
4.2 场景、车牌过曝或过暗,修改AE基准值和AE基准值上限
AE基准值越大画面越亮,越小画面越暗。默认值56。
存在大顺光降低AE基准值。改为30-40。
存在大逆光增加AE基准值。改为70-80。AE基准值上限改为120
阴暗通道内增加AE基准值。改为70-80。AE基准值上限改为120
4.3 主子机模式匹配错误
匹配规则如下,按此修改:
- 主机和辅机使用相同的触发模式,都接地感或都使用视频流触发。
- 线圈触发,主机使用“匹配选择模式”;
- 视频流触发,主机使用“优先快速模式”;
4.4 新款三车牌识别一体机做子机时不能使用自动IP(min/pro/max)
整改措施:配置使用固定IP
本站收集的资源仅供内部学习研究软件设计思想和原理使用,学习研究后请自觉删除,请勿传播,因未及时删除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责任自负。
如果用于其他用途,请购买正版支持作者,谢谢!若您认为「BLOG.SDLINKA.COM」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。
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,如发现链接失效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。
暂无评论内容